苏超十三队,为何散团如此明显

来源:24直播网

江苏省,以其独特的“散装”形象,长久以来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这一称号,源于正名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业余足球赛事,俗称为“苏超”。尽管此联赛仅开赛三轮,但其现场观众已突破19万人次,超越了同期中甲联赛的观众数量。

这一“苏超”的比赛,号称没有黑幕、没有假球,只有荣誉、只有城市间的世仇。在参与者与观众中,玩梗玩得高潮迭起,而物质奖励并非众人关心的重点。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江苏省内各城市的特殊情况密不可分。

经济实力相仿,历史纠葛源远流长,城市间的自我认同强烈且多样,使得江苏的十三地市实在情况特殊。谁也不服谁,是“苏超”十三太保名义上同属一个江苏,场上表现却像十三盘散沙的主要原因。而之所以能散得这么彻底,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都有原因。

从地理和历史角度看,江苏大致可分为苏北和苏南两大板块。这两个地区在经济文化和民风民俗上都有所不同,被长江、淮河等河流以及微山湖、太湖等自然地理单元分割成若干中心城市。这些中心城市个个都有来头,如南京和苏州都做过省会,扬州则是隋炀帝的江都。

然而,省内的主要差异还是苏北苏南。大体而言,苏北较贫而苏南较富,这种经济地域环境差异也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文化气质。苏北的豪放、直率、粗犷、威猛与苏南的精致、细腻、柔和、风雅形成鲜明对比。两种文化的相遇,互相看不惯在所难免。

经济实力的在线,是“苏超”火爆的根源。江苏十三市全都是二级财政市,全部进入全国GDP百强城市。而在2024年全国百强县榜单中,有24个来自江苏,包括四个包揽的前五名。这样的经济实力,使得城市之间的对峙成为话题无限,也造就了“苏超”的火爆。

在“苏超”的赛场上,无论是平级城市间的刀光剑影,还是下克上的逆反挑战,都充满了看点。比如苏州与无锡的榜一大哥之争、宿迁与徐州的项羽刘邦之争、常州与无锡的恐龙与萝卜干炒饭之斗等等。这些玩梗自嘲的背后,都是江苏各城市不服气的资格、看不惯的底气、爱谁谁的姿态的体现。

这样的稀缺性在江苏是可观却不可复制的。因此,“苏超”虽火,但其他省份难以效仿其盛况。“苏超”的吸引力,本质并不来自于体育竞技的水准,而是来自民间闲暇充裕的富庶和形散神凝的高度同一性所聚合而成的稀缺。

总的来说,“苏超”之所以能够在江苏盛行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因素。而这种文化现象也正是江苏独特性的体现,是其他地区难以复制的。

热门标签

热门标签